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谁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强市?

来源:高教探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 国民经略 名校与名城相互成就,已是各方共识。而作为高等教育的塔尖,“双一流”高校资源的多寡,也通常被视作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020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

来源: 国民经略

名校与名城相互成就,已是各方共识。而作为高等教育的塔尖,“双一流”高校资源的多寡,也通常被视作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020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这项备受关注的计划也将迎来调整。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1年将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在此背景下,中国重点城市纷纷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支持当地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

一场有关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正在中国城市间迅速展开。(更多分析可参阅《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正在疯狂建大学》)

-01-

穗汉郑本专科在校生超百万

苏州、深圳研究生数量垫底

目前,中国城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格局究竟如何,谁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强市?

搜狐城市以4大一线城市和15座新一线城市为样本(以下简称重点城市),考察各地2019年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从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而言,2019年中国重点城市中,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最多的五座城市依次是北京、武汉、广州、重庆和上海,其中,北京以93所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位列第一。

2019年中国重点城市高等教育情况分析/搜狐城市制图

而同期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最少的五座城市分别是苏州、青岛、佛山、深圳和东莞,其中,东莞市2019年仅有9所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不及北京的1/10,排名垫底。

基于高校数量的显著差异,各地在本专科学生数以及研究生数量方面也差距悬殊。

重点城市中,2019年共有广州、郑州、武汉3城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迈过百万门槛,其中广州以超过115万的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排名榜首。

与此同时,同为珠三角明星城市的深圳,2019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尚不足10万人,在重点城市中排名最末。

广州之后,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排名第二的是经济表现不如深圳耀眼,名校资源比不上南京、武汉的郑州。

凭借背靠河南这一传统人口大省的优势,2019年郑州以107.87万的本专科在校生数量超过了传统教育强市武汉。不过,从学生结构来看,由于优质高教资源的缺乏,郑州百万本专科学生更多是以专科学生为主。

而研究生数量与本专科学生规模的巨大反差,更能佐证郑州在优质高教资源方面的匮乏。

就当郑州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在2019年突破百万时,同期郑州的在校研究生群体还不足3.2万人,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17个重点城市中,仅高于苏州和深圳,排名倒数第三。

由于国家对研究生培养单位有资质要求,一般而言,研究生数量既能体现当地人才的质量,也代表着当地高教资源的质量。

2019年,北京市在校研究生数量达36.06万人,以绝对的数量优势领跑全国。北京之后,上海虽以19.63万的研究生数量排名第二,但其研究生规模仅仅约为同期北京的一半。

-02-

北京双一流高校数量最多

深圳、东莞、佛山集体“挂零”

优质高教资源的多寡不仅体现在研究生数量上,其更直接的表现是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双一流”高校数量。

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中包括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B类6所)以及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搜狐城市将这137所“双一流”高校,按照校本部所在地划分地域归属,以考察中国重点城市优质高教资源情况。

结果表明,北京是全国优质高教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2019年,北京市“双一流”高校总数达34所。北京之后,上海和南京分别以14、12所“双一流”高校分列第二、第三。

中国重点城市“双一流”高校数量/搜狐城市制图

与北京丰富的优质高教资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有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苏州和郑州,以及“双一流”高校数量集体“挂零”的深圳、东莞和佛山。

需要指出的是,此番深莞佛“双一流”高校数量“挂零”,与以校本部所在地划分地域归属的统计口径密切相关,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毫无作为。

以深圳为例,由于高等教育基础薄弱,深圳曾长期被称作“高等教育洼地”,但通过数年的“外引强援”与“快速筹建”,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在深圳设有办学机构。

但在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看来,目前深圳的高等教育地位仍和深圳的城市地位不匹配,深圳市委市政府应该更大力度支持高等教育,继续培育、重点支持本土双一流大学,用好先行示范区的批量授权清单的政策红利。

文章来源:《高教探索》 网址: http://www.gjtszzs.cn/zonghexinwen/2021/0519/863.html



上一篇:民促法靴子落地!利好高教+高中,关注K9政策落
下一篇:广东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今天公布

高教探索投稿 | 高教探索编辑部| 高教探索版面费 | 高教探索论文发表 | 高教探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探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