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教探索》栏目设置[08/31]
- · 《高教探索》数据库收录[08/31]
- · 《高教探索》投稿方式[08/31]
- · 《高教探索》征稿要求[08/31]
- · 《高教探索》刊物宗旨[08/31]
舞蹈编导学科在高校形体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大学教育是人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格和修养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都对人们的
大学教育是人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格和修养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都对人们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至今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定义,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其中形体课便是高校顺应潮流和社会需求,为大学生开设的重要美育课程。
形体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动态美的行为艺术训练过程,也是美的教育课程。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形体课,但是在相应的师资配套上面却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基本都是一些舞蹈专业或者体育专业的老师兼职承担教学工作,更有甚者可能成为一些研究生或者实习老师的“练兵场”,这些缺少系统和专业学习、培训的形体课老师,往往只能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背景来进行教学,从而造成教学观念不清晰,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如何发挥形体课的功能和意义,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和多元化,使学生能够从形体课的学习中不仅得到美的训练,更能养成一种“观念”,养成对美的追求,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这是当今社会对于高校形体课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形体课不仅有健美价值,还有独特的美育意义。
目前大部分高校形体课教学使用的是两种模式——体育训练和舞蹈训练。其中体育训练主要是一些健美操、瑜伽、舍宾的运用,而舞蹈训练主要是芭蕾、街舞、交谊舞等形式的训练,可见在现有的形体课教学中,主要还是将目光集中在体态、行为等方面的机能训练上,而事实上真正的形体美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层面,更加重要的是美的意识和认知,真正的美育教育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以及审美观念和思维上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舞蹈编导学科的进入,对于现有的高校形体课程教学体系是一个很好的补足和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对“美”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挖掘,让当代大学生不仅通过训练得到美的姿态,更能得到“美”的意识和思维。
一、身体的认知——身体语言的训练
舞蹈的动作语言是建立在人类的身体作为媒介的前提下产生的,就像日常交流的语言一样,人类的身体在交流过程中也具有语言性,要通过形体课上对于肢体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首先就要从这一语言的媒介——身体的认知开始。
1.解放身体——动作的发生训练
现代科学的动作研究在本质上探索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肢体语言会透漏一个人的状态、情绪、修养等方面的信息。19世纪末,弗朗西斯?德尔萨特建立了“表情体系”,对身体动作表情做出了系统的科学分析,人体动作科学动作理论,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并通过自我了解,更好地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借助舞蹈的手段,将身体(生理的)和情绪(心理的)和身体的能量进行组合,是动作和思维共同发展。通过对自然人的身体进行训练、规训和改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身体语言的知识,并将这种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交往中去。但是这种训练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物理地机能训练上,还需要对艺术观和世界观等认知层面的思维进行启发,我们可以从舞蹈编导学科中引入一些训练方法,来开发学生的肢体语言。
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不是无意义的随机运动,而是一种内在经验的体现,生命有着自身的目的性,动作是智慧、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可视化呈现,这种呈现会直接被对方所察觉,在这个动作发生的过程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信息的交流。例如我们第一次与人见面时,通常会从对方的肢体动作中察觉到他们的内心一二——这个人的肢体语言是拘束的还是放松的,是自如地还是刻意的,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判断。事实上,这些行为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的,我们可以在课堂训练中,让学生放开一切思想的束缚,仅仅从身体本能冲动出发做出觉得最能放映自己当下状态的动作,将身体运用起来,通过这种“发生”的训练,可以解放学生的身体,让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展示自己。
2.形象情感——动作的表情训练
单纯动作的“发生”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身体、解放身体,尝试去运用“肢体”这一语言媒介。但是,要增加我们肢体语言的生动和准确,帮助我们应用到日常交流中,单纯的无意义的身体动作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动作赋予形象和情绪,使肢体动作具有语言性,这在舞蹈编导专业中被成为“动作的表情”。
文章来源:《高教探索》 网址: http://www.gjtszzs.cn/qikandaodu/2020/1221/484.html
上一篇:浅析高教转型期音乐教育的革新策略
下一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